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8章全都拒绝(1 / 2)





  王文革这个名字听上去就很有年代感,在那几年出生的孩子,有好多都叫这个名字。

  起这样名字的孩子身上多多少少都会带有时代的烙印,而贯彻他们内心的,却是始终不变的爱国之情。

  王文革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曾祖父辈当年跟着乡里乡亲闯关东来到东北,在这里扎根数十年后,生性好动的王文革又只身一人去南方闯荡。

  哪怕结了婚,生了娃,也挡不住他求财与开拓视野的心。

  老王家遍地生根,王文革在英国闯出一片天后,便立刻接田静和王小冬漂洋过海来到英国。

  现如今,王小冬已经在英国生活了七八年,那些从老家来的亲戚也都跟着自己父亲赚得钵满盆满衣锦还乡。

  王文革这一支已经成为了老王家在英国的“前哨站”,不少家族里不想上学的孩子都会来到英国,在自己大伯(王文革)的工地上干上两三年。

  等回国后,就算手艺不精,最起码一口流利的伦敦腔是少不了的。

  在这个年代,出过国见识过世面兜里有个七八万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不愁找不到老婆。

  手底下一直管着几百号人,时间久了,王文革身上也有了一丝上位者的威严。

  但一回到家里,无论是老婆还是儿子,都很不给“面子”。

  “老王,怎么了?又谁惹到你了?”

  看到王文革气冲冲地从楼上走下来,田静立刻走上前劝道。

  “小冬回来了?”

  王文革眼睛一扫,就看到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的王小冬。

  “啊,回来了。”这个年纪的男生和父亲都没什么话。

  “球踢的怎么样?”

  “还可以吧。”

  王小冬本想吐槽你自己不会看新闻啊,但是想了想,还是挑了一句更简单的话来回复对方。

  见儿子这幅态度,王文革也没在意。

  自己的儿子自己清楚,王小冬小时候几乎没怎么见过他的面,哪怕跟着他来到英国,父子俩也是聚少离多。

  王文革走过来,在沙发上一屁股坐了下去。

  “小静,我记得家里前些天买了点葡萄和草莓吧?你去给小冬洗点。”

  田静点点头,她知道接下来是父子对话的时间。

  待田静的身影消失在客厅后,王文革突然问道,“小冬啊,你在南安普顿踢的这么好,最近没有陌生人联系你么?”

  王小冬撇撇嘴,哪天没有陌生人联系自己?

  记者,球迷,代言商...

  这些人都快把他家门踩爆了,他甚至寻思这回回南安普顿要不要换个住所。

  “有,还不少呢!”

  “嗯,那你可要注意了。这其中有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看你出了名,故意来接近你的,你自己要多辨别啊。”

  “哎呀爸,有啥话你就说,别磨磨叽叽的,拐那么多弯儿干啥!”

  王文革眉头一皱,想训斥王小冬没有礼貌。

  但是回想到这几年每次自己提起这个话题,王小冬就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再加上他的确对王小冬疏于管教,无奈之下,只能长叹一口气。

  唉,谁叫这小子是我儿子呢?

  “小冬啊,前几天英格兰国家队把电话打我这里了。他们想通过我给你做做工作,让你换个国籍,加入英格兰国家队,这事儿你怎么看?”王文革压住怒火,尽量地心平气和地问道。

  王小冬瞥了一眼自己的父亲,“这事儿你还问我?我要真换国籍,你能答应么?”

  “老子当然不答应!”听到儿子反问,王父再也绷不住,直接从沙发上弹了起来,“小冬我告诉你,咱们国家是不承认双国籍的。你要真敢瞒着我把国籍换了,别怪我大义灭亲,不认你这个儿子!”

  “那你还和我啰嗦什么?”王小冬眼皮一翻,更不想谈这个话题了。

  当年抗战的时候,东三省最早沦陷,东北人的爱国基因,就是从那个时候刻在骨子里,一辈一辈传下来的。

  除了少部分朝鲜人的亲戚以外,整个东三省的爱国教育几乎是全国顶尖儿。

  所以这事儿不用王父说,王小冬自己都不能同意。

  别看王小冬年纪不大就离开了东北农村,可若真换了国籍,他真没脸面再回去见那些叔叔伯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