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69节(1 / 2)





  第150章

  二宝王建国得知这个消息以后,也迅速调整了自己的计划。

  大哥肯定能考上北京大学,三弟也说以后要去北京的美术学院,至于四弟么,人家是天才,以后肯定是清华北大随便上。三兄弟都去北京上大学,总不能到了他这儿,咣当一下,降级到了平城大学,那样就太没面子了,何况,班主任说了,只要他能保持现在的成绩,北大也不是问题,所以,二宝的新目标是北京大学经济系。

  前年去北京玩儿的时候,爸爸妈妈带着他们去了北大的校园,那时候二宝觉得跟自己没什么关系,全程都心不在焉,现在他有点后悔,没仔细观察一下大学附近的哪条街更繁华一些。

  早在春天的时候,平城市政府就专门下发过文件,为了搞活经济,提倡和鼓励个体经商,允许一部分临街的房子改为门面房,但不能无照经营,必须办理正规的工商许可执照,而且一年内免税,但即便如此,也没有多少人敢于尝试,现在大半年过去了,眼看着那些大胆的人发了财,很多人立马就跟进了。

  因此,现在买东西比之前更方便了,除了国营的肉店米店副食店,还有不少私人开的商店,东西都差不太多,价钱也差不多,有些货还不如国营的齐全,但唯一的区别是售货员的服务态度很好,大家都吃够了国营售货员的白眼,因为这一点,私人的商店无论卖什么,只要质量过关,生意都还不错。

  清晨起来买早点也不用去国营饭店排队了,路边就有支起来的早点摊子,大油锅里现炸出来的油条还冒着热气,新出炉的烧饼滚烫,满满一尖碗的豆腐脑才五分钱,比国营饭店便宜一分钱,还能吃到免费的咸萝卜丝。

  二宝早就琢磨上了,虽然西郊的市场还是很热闹,人也越来越多,但平城有几百万人呢,很多人不会天天跑到西郊买东西,尤其是天气太热或者天冷的时候,就在家门口买是最方便的了。

  他们家外面的一条街上,国营的肉店,米店,副食店,饭店一字排开,现在又新添了不少私人开的商店,有专门买蔬菜的菜店,有五花八门的杂货店,还有饭店,里头的炒菜比国营饭店好吃,花样也多,而且只用钱就可以了,不要饭票,还有一家布店,一家小小的文具店。

  王建国觉得,还少了一家点心店。

  国营米店是个四间的大门头,在他的西侧,虽然也是一排房子,但这一家是私宅,虽然临街却只有窗户没有门。二宝虽然觉得特别可惜,但人家自己的房子,人家自己要住,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好在八月份的时候,这家人终于想开了,将窗户打开做成了门,四间房子中间隔开,隔成了两个很宽敞的铺子,一个月租金二十块,二宝本来就紧盯着这个地方,跟妈妈商量过了,第一时间就把两个铺子都租下来了。

  他把其中一间铺子用来卖点心,另一间铺子他还没想好要干什么,被堂姥姥家里的玲慧小姨给要走了,去年她在参加全国比赛的时候,不小心受伤腿部骨折了,虽然恢复的还不错,但她打排球的水平却恢复不到以前的水平了,身体的弹跳力比以前差远了,没办法只能选择了退役,他们运动员也是有国家编制的,政府就近安排,让她去附近的小学当了一名体育老师。

  赵玲慧是个急脾气,满打满算当了三个月的老师,然后不顾家里人的强烈反对辞职了,辞职后也没找工作,每天帮着周丽萍做点心卖点心,因为她的帮忙,周丽萍在西郊市场的点心店生意也好了不少。

  但赵玲慧还是个二十来岁的大姑娘,这么下去不是办法啊。

  后来二宝在城里开点心铺子,因为点心的种类太少,他让赵玲慧帮忙,在西郊市场采购了不少麦芽糖,花生糖,还有各色干果,当赵玲慧得知他手里还有个空铺子,立马就要过去了,不过她不卖点心,而是打算卖服装。

  平城现在新开了很多私人的店铺,但卖成衣的店还真不多,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货源的问题,服装厂不像其他的行业,门槛是非常高的。以前平城百货商店卖的成衣都是从上海等地进货,现在主要卖平城服装厂的成衣,款式好价格也不算好,因此销路很好。

  在这种情况下,私人的服装店不好开,开了估计生意也不能好。

  二宝得知她这个打算之后,疑惑的说道,“小姨,你又不会做衣服,没有货,你卖什么?”

  三宝思索了一阵,建议道,“小姨,百货商店的衣服好看的不多,你可以自己设计衣服来卖!”

  自从上了一中的美术班,假期里又有罗西成指点,三宝的绘画水平提高了不少,而且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具体到穿衣上面,就是要讲究个性化,他现在穿的衣服,就是他画出了样子,让妈妈赵珍珍做出来的。

  赵玲慧瞥了一眼三宝身上的呢子夹棉外套,衣服样子和一般的大衣没什么区别,但衣身用的是灰色的软呢料,袖子上却镶拼了鹅黄色的同质地面料,就这样么一点点不同,让整件衣服的气质都变了,显得特别洋气时髦。

  赵玲慧上前仔细看了看他的衣服,里面挂的面里子是活的,等开春天气暖和了,还可以光穿外面的外套。

  三宝的主意很好,可惜赵玲慧是做不到的,第一她没有三宝的设计天分,第二她的缝纫技能为零。

  但赵玲慧其实已经打算好了,她经由堂姐赵珍珍介绍,认识了服装厂的副厂长郭大姐,十分顺利的进到了服装厂的成衣,自己的店铺费用低,定价比百货商店稍微便宜一些,也不要成衣票,开业以后生意居然还不错。

  赵玲慧不会设计衣服,也不会做衣服,但她审美能力还是有的,以前在排球队的时候,每个月发的补贴不多,队里吃饭住宿都不花钱,大都花在了购置衣物上。她的个子很高,大约有一米七五左右,虽然力气很大,但其实很瘦,天生是个衣架子。

  她穿着一件黑灰色的呢子外套,格纹长裤,剪着利落的假小子头,本身就是一个活招牌。

  “珍珍,糖糖的大名起了没有?”

  这一天是周日,郭大姐带着继子和自己的儿子小福上门来做客。

  赵珍珍一边包馄饨,一边笑着说道,“起了,文广为了给糖糖起名字,查了好多书,取了很多都不满意,最后还是听我的,大名就叫王娜娜!”

  郭大姐笑着说道,“这名字好,好听好记也上口!”

  赵珍珍笑了笑,问道,“小福他爸爸的工作还顺利吧?”

  郭大姐点点头,说道,“他那个人懒散惯了,现在已经在文化局适应过来了,其实比起厂里,文化局一点都不忙!”

  本来郭大姐和丈夫孔云涛在惠阳生活的很好,惠阳虽然是个县城,但生活还算便利,夫妻二人的工作都不累,压力也不大,收入不算低,他们的小日子过得很滋润,但去年白云凯的父亲突然中风了,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了,孔云涛是独子,上面有两个姐姐,一个远嫁到外省了,另一个也还没退休,平时工作也很忙,在这种情况下,郭大姐两口子只能选择调回平城了。

  从平城调到县城容易,但从县城王上调是非常难的,合适的岗位更是可遇不可求,甚至有时候要靠运气。赵珍珍为他们夫妻的事情,也颇费了一番功夫,郭大姐的岗位还好说,进不了市政府,厂矿企业相对容易些,服装厂只有一个副厂长,郭大姐就去了服装厂当副厂长,主抓销售。

  孔云涛在惠阳只是广播站的科员,论级别还不如郭大姐,但他这个人十分自由散漫,摄影本来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但因为在报纸期刊上发表了不少作品,经常不请假一出去就是四五天。他经常这样的人去不了厂矿企业,一般的机关单位也不行,赵珍珍想来想去,觉得唯有文化局比较合适,就托关系把他调进去了。

  “追追,小福,你们饿不饿?要不要吃饼干啊?”

  三岁的小福正在玩儿四宝的魔方,他摇摇头,指着哥哥说道,“我不饿,哥哥饿了,哥哥长高高,哥哥要吃很多!”

  郭大姐的继子追追现在已经十来岁了,个子长高了不少,但性格还是有点腼腆,能看出来,他和小福的感情很好。

  追追看了弟弟一眼,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赵阿姨,我不饿!”

  赵珍珍笑了笑,擦干净手从柜子里拿出一包饼干,递给了四宝,“你给大家都分一分!”

  四宝点点头,撕开饼干问道,“妈妈,大哥二哥三哥吃不吃啊?”

  大宝和二宝都在楼上学习,三宝也在书房写文化课的作业。

  赵珍珍摇摇头,说道,“不用分给他们,馄饨已经包好了,马上要吃饭了,你们也少吃点啊!”

  四宝刚才扫了一眼,一包饼干有三十片,他本来打算一人分十片片,既然妈妈说要少吃,那就改成五片好了,剩下的他收起来明天再吃。

  小福虽然说不饿,还是很愉快的接过了五片饼干,小手抓着很快吃完了,追追将自己剩下的一块儿又递给他了。

  秦招娣炖了一锅鸭子,炒了几个菜,再把虾仁馄饨煮好,满满当当的摆满了一桌子。

  吃过饭后,大宝二宝继续上楼用功,三宝和四宝午睡,追追也跟着去了,郭大姐把小福哄睡后,和赵珍珍坐在客厅的沙发上闲聊。

  “珍珍,你说,现在的政策应该不会再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