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章张任拜主





  刘涣想到这日后的益州第一大将可不能放跑了哇!于是上前行礼说道:在下扬州成德刘涣刘子明,刚刚多谢壮士仗义出手相助。

  张任赶忙回礼道:刘公子无需客气,在下张任字子堪是这蜀郡本地人。

  刘涣见两人称呼太生分于是说道:如果你不介意的话就直呼我的表字,我叫你子堪大哥怎么样?你老是公子的叫着我还真的不是太习惯呢!

  见刘涣没有什么架子,张任本也是个爽快人于是说道:这样好,我其实挺讨厌这些烦闷缛节的。子明你是扬州人士怎会来到相隔千里的蜀郡的啊?

  刘涣见张任是个豪爽的汉子建议道:子堪大哥要不我们找个酒家坐下来边吃边聊怎么样?也不等张任同意就拉着他来到不远处的一家酒楼,两人坐下后要了一些肉食跟酒水。

  两人先碰了一杯后刘涣才说道:我家是光武皇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到了我父亲这辈因为受到党锢之祸受到牵连,被孝恒皇帝剥夺了爵位,在我三岁的时候父亲因希望我能重振家族就让我拜在了道门左慈的门下,我跟随老师在巴山之中学习十载,前断时间刚下山。

  张任惊讶的问道:难道子明跟着左慈仙师学习求仙长生之道?

  非也,非也!其实道门不是外界想象的那样的,道门里收藏的各种古籍可以说不比当今的几个大世家少,其实大汉的开国元勋留侯张良也是师从道门的。

  张任再次被惊到了,接着说道:看来倒是我孤陋寡闻了,真没有想到道门的底蕴这么深,连留侯这样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人物也是出自道门。

  兄长接下来有何打算,我见兄长好像跟那个杨家好像有点不对付啊,这对你以后的前程会有影响的。刘涣这家伙脸皮厚的可以啊,这么一会称呼就从壮士到子堪兄这会直接叫兄长了,说好的脸呢?节操呢?

  唉!我拜在枪王童贯门下学武七载,怀着满腔抱负回到家乡想有一番作为,可是就因为我出生寒门处处受到那些世家子弟的排挤,难道我寒门子弟真的没有出头之日吗?张任有些愤慨的说道:都说习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可是现在的进阶门路都掌握在世家门阀的手中,要想为官就得拜入世家门下才能有机会,我张任堂堂男儿岂能为了为官屈服那些世家大族给他们当棋子?

  唉!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寒门子弟时不幸的,刘涣说道:兄长在蜀郡不得志不如跟我结伴一起去游历吧,我看这大汉过几年会大乱,到时候总有我们建功立业的机会的。

  子明此话怎讲?张任先是往四周打量了一下然后问道。

  刘涣说道:当今天子宠信宦官卖官卖爵,上至三公九卿下至各地方官吏无不明码标价,那些有钱无才无德之人纷纷进入朝堂鱼肉百姓,致使民不聊生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现在又出现了一个太平教到处收买民心,我看这太平教所图不小,这四百年的大汉王朝大乱将至啊!到了那时就是我等扬名立万建功立业之时了。

  张任被刘涣的话吓坏了,就算他对现在的朝廷有所不满但也不会想到这传承四百年的王朝即将大乱,毕竟天下人心中还是向往大汉朝廷的。于是张任结结巴巴的问道:子明那大乱之后这天下会怎样?

  刘涣说道:如果平定叛乱之后,当今天子能够励精图治这大汉还能延续下去,如果天子仍然这样荒淫无道那么在天子归天之后这天下就会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如果那时候汉室宗亲中能够出现一个光武皇帝那样的人物一统天下那么汉室还能延续下去,如果没有就只能改朝换代了吧!

  张任听了他的话后看着他的眼神变了,刘涣被张任看的浑身不自在,心里想到:大哥我可不好这口啊!你这样看着人家几个意思啊?

  就在这时张任来到刘涣旁边单膝跪地道:张任拜见主公,从此以后任愿为主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刘涣心中大喜这是他收服的第一个大将啊!刘璋兄弟对不住啦,但还是忍着激动的心情赶忙起来扶住张任说道:兄长这是作甚你我一见如故以兄弟相称不是更合适?

  张任却态度坚决道:如果这天下真如主公所言,那能力挽狂澜的汉室宗亲就是主公了,还有以后主公与我乃主仆关系不可再称呼我兄长了,直接唤我表字即可。

  刘涣哪里肯同意坚持称呼张任为兄长,张任拗不过他最后也就听之任之了。

  两人吃过饭之后张任就回去收拾行李去了,他家现在就剩下他一个人也没多少东西,不一会就跟刘涣汇合了。(刘涣心里想到这张任真不简单啊!从一个无田地无存款无工作的三无屌丝最后混到了高官,真心牛*)而在张任回去的时候刘涣也帮他买了一匹由商人从西凉运过来的战马,虽然跟他的踏雪没法比但也算是良驹了。

  两人骑着马一路往荆州而去,刘涣知道张任也是师承名家武艺不凡,于是两人经常边赶路边切磋武艺,开始的时候张任不敢用全力他怕伤到刘涣,可是一交手他才知道这个看起来不是太强壮的主公体内到底蕴藏着多么可怕的力量。开始的时候刘涣由于对敌经验不足张任还能跟他打个旗鼓相当,可是渐渐的他对战刘涣时由两百回合落败,到一百五十回合后来竟然到了在刘涣手中坚持不住八十回合了。张任感叹道:人跟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这主公也太妖孽了啊这让我情何以堪啊!

  两人除了切磋武艺外还经常讨论兵法,虽然张任天生将才可是由于家境贫寒没有系统的读过兵书所以他在兵法造诣上也比不上刘涣。但刘涣知道如果让张任学习兵法的话他的指挥能力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的,于是刘涣决定把“太公兵法”传授给张任。

  当刘涣把自己默写的“太公兵法”的竹简交给张任时,张任那家伙感动的那叫一个热泪盈眶啊,一个大老爷们就那么哭开了。

  两人在路上又是切磋武艺又是讨论兵法的所以也不觉得无聊,不知不觉间已经来到了南阳。

  (求收藏,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