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5节(1 / 2)





  乃蛮部首领屈出律逃到西辽后,西辽皇帝古鲁直对他十分优待,不但以女妻之,还帮助他收集残部,恢复力量。后来屈出律反而趁机夺取了西辽的皇位,成为了西辽的皇帝。

  1218年,成吉思汗派大将哲别率军征讨屈出律,屈出律被擒杀,西辽全境为蒙古所有。

  蒙古国是如何灭亡西夏的西夏位于大蒙古国的南面,其疆域“东距河,西至玉门,南临萧关,北控大漠。”以兴庆府(今银川市)为都城,国中耕牧条件十分便利,手工业也很发达。加之地形有利,国虽小,却堪与大国抗衡。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想进攻金国,但认为处在金国之西、蒙古之南的西夏是一个极大的障碍,因为一旦西夏与金联手,自己就会两面受敌,所以他决定先灭西夏。

  1205~1207年,蒙古军先后两次攻入西夏,但都只是试探性的进攻,未做深入,掳获到大批财物后便撤退了。

  1209年秋,蒙古军第三次攻入西夏,进入河西地区。西夏派太子率军五万迎击,结果被打得大败。蒙古军直趋西夏都城中兴府(1205年由兴庆府改名)。西夏军拒守贺兰山关口,阻遏蒙古军达两月之久,后终被蒙古军突破。中兴府遂陷入蒙古军重围。但中兴府的城防十分坚固,蒙古军无法攻下,便决河堤引水灌城,使中兴府军民损失惨重。但河外堤又决,蒙古军大营也被水淹,成吉思汗只好下令撤兵。经过这一战,西夏不得不向蒙古臣服,不但纳女、称臣、岁贡,还得帮助蒙古进攻金国。

  1217年,由于西夏拒绝派兵跟随成吉思汗征伐西域,蒙古军第四次侵入西夏,又一次包围了都城中兴府。西夏皇帝赶忙求和,蒙古军遂解围而去。

  以后的几年中,西夏一直奉行助蒙攻金的政策,但屡屡为金所败,损失惨重,整个国家陷入了危困的境地。

  1224年,夏献宗即位,一改其父神宗的政策,与金议和,相约共攻蒙古。

  1224年秋,蒙古大将孛鲁率军第五次攻入西夏,大败夏军,掳掠无数而还。

  1226年,成吉思汗率军亲征西夏,这是蒙古军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攻入西夏。西夏军队坚决抵抗,无奈不是蒙古军的对手。沙洲、甘州、肃州、盐州等城相继失陷,一支十万人的西夏大军也在蒙古军的打击下全军覆没。成吉思汗见西夏已不堪一击,便只留部分军队继续攻打中兴府,自己则于1227年正月率军南下攻打金国。七月,成吉思汗病死于秦州清水县(今甘肃天水)。临死留下密令:杀死中兴府的全部居民。

  留在西夏的蒙古军围攻中兴府达半年之久,城中困乏已极,被迫出降。其新立的皇帝李睨被杀,而居民则由于原是西夏人而后被成吉思汗收为养子的察罕的力谏,得以免遭大规模的屠杀。

  蒙古国是如何灭亡金国的蒙古诸部本来一直臣服于金,甚至成吉思汗本人也在早年接受过金国的官职。但到了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之后,力量已十分强大,便不愿再臣服于金国。为此金国曾设计想诱杀成吉思汗,但成吉思汗提前知道了这个计划,便决定先发制人,率大军进攻金国。

  成吉思汗亲自指挥,分别于1211、1212、1213年,三次攻入金国,基本上肃清了金国在黄河以北的势力。1214年,金宣宗献公主乞和,1215年五月,蒙古军又攻克了金国的中都。

  1217年秋,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把攻击金国的任务完全委托给他,自己则积极准备率军西征。与前一时期成吉思汗攻金只重杀掠的政策不同,木华黎开始注意拉拢利用汉族地主武装,并派人驻守所占城邑。1217~1223年,木华黎率军进攻河北、山西、山东、陕西各地。他利用各地割据武装的力量屡屡击败金军。至1223年木华黎死时,蒙古军已控制了金国的大片领土。木华黎死后,其子孛鲁继父职,继续率军攻金。1227年,金国在河北、山东的势力已基本被肃清。

  1227年,成吉思汗病死于秦州清水县,临死定下联宋灭金的策略。

  1229年,窝阔台即汗位,次年便亲率大军攻金。蒙古军由山西入,西渡黄河入陕西,围攻凤翔,金援军被击溃。1231年春,凤翔失守,金国放弃京北,金潼关以西国土尽失。

  1231年秋,蒙古军分三路向金国发起总攻。窝阔台率中路军,渡过黄河,取洛阳东进;斡赤斤率左路军从济南西进;右路军由拖雷率领,从宝鸡南下,沿汉水取河南唐(今河南唐河县)、邓(今河南邓县)二州,然后北上。三路军出发时约好在次年正月会师于汴京。

  拖雷右路军向南宋借道不允,遂攻入宋境,抵金州(今陕西安康),由此东下,渡汉江,攻入邓州境。金将合达率兵二十万据险迎击,蒙古军绕过金兵主力,北上直趋汴京,金兵全力追击,1232年春,合达军追至钧州(今河南禹州)三峰山,拖雷率军回击,金兵大溃,残部入据钧州,蒙古军又将其攻陷,合达战死。三峰山之役不仅使金国精锐尽失,而且还丢失了大片河南土地,金国的灭亡已是注定了的。

  三路蒙古军会师后猛攻汴京,汴京军民拼死守御。至1233年初,金哀宗从汴京出逃。不久,金汴京守将崔立投降。

  1233年夏,金哀宗辗转逃至蔡州(今河南汝南),被蒙古军包围。同时,蒙古派使入宋,约宋出兵共同攻金。十一月,宋将孟珙率军二万与蒙古军同攻蔡州。1234年春,蔡州破,金哀宗自杀,金国灭亡。

  蒙古国是如何统一吐蕃、大理的1251年,蒙哥即汗位,积极谋划攻宋。有人认为南宋的长江防线难以突破,不如派军队征服南宋西南方的大理,这样就绕过了长江防线,可以从背后夹击南宋了。蒙哥采纳了这一建议,派忽必烈率军进攻大理。

  古代山水画鉴赏1253年秋,忽必烈率军出攻大理。这时因四川尚为南宋所控制,蒙古军若要到达大理,必取道吐蕃。吐蕃当时正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无法对蒙古军组织有效的抵抗,蒙古军一路攻城拔寨,顺利穿过了吐蕃地区。吐蕃地区的各割据势力看到蒙古十分强大,纷纷来附,吐蕃就这样并入了蒙古的版图。

  1253年冬,蒙古军进入大理,在征服了其北部麽、些蛮诸部之后,又击败了其西部的白蛮诸部,进而包围了大理城。大理国王段兴智亲率大军出城迎战,被打得大败,弃城而逃,大理城遂陷。蒙古军入据大理后,继续派兵出击,攻打未附各地。随后忽必烈命兀良合台率部分军队留守大理,自己则率军复经吐蕃北返。

  1254年秋,兀良合台率军攻大理附都押赤(今云南昆明)。在蒙古军的猛攻之下,押赤城不久便陷落了。段兴智逃跑被俘,于1255年被兀良合台送入蒙古,蒙哥汗赦免了他,仍让他回到大理,协助蒙古军继续征服那些未投降的部落。又经过一年多的征战,兀良合台才完全征服了大理。

  第十七章

  成吉思汗西征取得了什么战果1219年秋,成吉思汗率大军进攻花剌子模。花剌子模当时是位于蒙古西边的一个强国,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其商业和手工业均极发达,成吉思汗早就听说过花剌子模的富庶,一直有意攻打,但苦于没有借口。1218年春,成吉思汗派出商队携带大批财物赴花剌子模贸易。当商队到达花剌子模边境城市讹答剌时,该城守将亦难出认为他们是间谍,杀掉了商人,洗劫了财物。成吉思汗随即派出使者至花剌子模要求其国王摩诃末交出亦难出,并赔偿损失。摩诃末非但拒绝了成吉思汗的请求,还杀掉了蒙古使者。成吉思汗闻讯大怒,遂发兵攻打花剌子模。

  蒙古大军二十万直抵花剌子模边城讹答剌,于城下兵分四路:一路由成吉思汗的两个儿子察合台和窝阔台率领,围攻讹答剌;一路由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率领沿忽章河攻毡的;一路由大将阿剌黑那颜率领南下略地;一路由成吉思汗与其幼子拖雷率领,直趋花剌子模重镇不花剌。

  察合台、窝阔台军围攻讹答剌达半年之久方破城,生擒守将亦难出,并在掳掠之后将讹答剌夷为平地。术赤军一路陷城略地,将锡尔河下游诸城全部占领。阿剌黑那颜军在攻打忽毡城时受挫,后来成吉思汗派兵增援,方才占领该城,然后继续西进。

  成吉思汗与拖雷军于1220年二月到达不花剌。不花剌开城投降,蒙古军于城中大肆掳掠,并放火焚烧民房,使不花剌成为一座荒城。三月,蒙古军进围花剌子模新都撒麻耳干,察合台、窝阔台军亦赶来会师。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在此之前已逃离该城,守城军民于城围第五日投降。蒙古军拆毁城墙,又驱赶居民出城,然后入城大掠。蒙古军将降卒三万余人全部屠杀,又从居民中选出工匠三万余人带走。攻下撒麻耳干之后,成吉思汗暂时停下攻势,休整军队,以待秋天来临继续进攻。

  摩诃末逃至阿母河南岸,召集了一支军队沿河布防,打算把蒙古军挡在河北岸。但由于内部不和,许多将领拒不从命,摩诃末只好继续逃跑。这时,成吉思汗早已派大将哲别率一支军队专追摩诃末,摩诃末四处逃亡,最后逃到里海的一座小岛上,于1220年底病死在那里。

  摩诃末死后,他的儿子札兰丁即位,札兰丁是个很坚决的抵抗者。他以旧都玉龙杰赤为中心,布置军队,防御蒙古军的进攻。但由于内部不和,札兰丁率少数部队离开玉龙杰赤。1221年初,数路蒙古军合于玉龙杰赤城下,开始了长达五个月的围攻。守城军民终于力竭请降,蒙古军入城后纵火焚烧房屋,又屠杀居民,最后决阿母河水灌城。

  札兰丁从玉龙杰赤出走后,与蒙古军边战边退,最后退至自己原来的封地哥疾宁。在这里先后有两支军队共九万余人前来归附他,声势大振。成吉思汗闻讯,派兵三万前来攻打,被札兰丁打得大败。但札兰丁的军队内部又发生了纠纷,将领们纷纷率部离去,札兰丁又一次变得势单力孤。这时,成吉思汗率大军赶来,札兰丁只好再次逃跑,蒙古军穷追不舍。最后札兰丁逃人印度。蒙古军本拟追入印度,但由于气候炎热,只好退兵。强大的花剌子模就这样灭亡了。

  成吉思汗率军与札兰丁激战的同时,哲别所率的蒙古军进入了钦察草原(今波罗夫赤草原)。生活在该地的钦察人向南斡罗思(今俄罗斯)诸大公求援。最后以乞瓦(今乌克兰基辅)大公罗曼诺维赤为盟主,组成了南斡罗思诸公国与钦察人的联军,并于1223年五月进至加勒加河(今乌克兰境内),与蒙古军大战。联军溃败,蒙古军横扫南斡罗思全境。同年冬,哲别率军返回蒙古草原。成吉思汗西征结束。

  “四大汗国”是怎么回事“四大汗国”是指在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所得封地的基础上,其各自的后裔们所建立的半独立化的元朝的藩属国。它们分别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系的钦察汗国(又称金帐汗国)、次子察合台系的察合台汗国、三子窝阔台系的窝阔台汗国、幼子拖雷系的伊利汗国。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开始分封土地给自己的家庭成员及功臣。长子术赤得到了扎牙黑水(今乌拉尔河)以东草原及花剌子模北部的土地。1235年,蒙古国的窝阔台大汗发动“长子西征”,其主帅是术赤次子拔都,他征服了扎牙黑水以西的钦察草原及南斡罗思等地。1241年,拔都因窝阔台的去世而中止西征,返回钦察草原,以此为中心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汗国,史称钦察汗国,又称金帐汗国。

  次子察合台在1206年的分封中得到了天山以北的草原,后来又得到了花剌子模的撒麻耳干和不花剌等地。成吉思汗西征结束后,察合台又受命留守西域,而西域正与他的封地相连,察合台汗国遂在日后可以控制西域。

  三子窝阔台的封地在今新疆一带,后窝阔台即蒙古大汗位后,封地由长子贵由继承。后来蒙古大汗位传入拖雷之子蒙哥手中,蒙哥为了安抚窝阔台家族,大封窝阔台诸子孙于新疆、中亚地区。但窝阔台的子孙并不买账,窝阔台的孙子海都控制了整个窝阔台后裔的封地,并长期与元朝廷对抗。

  1251年,蒙哥成为蒙古大汗,同年派其弟旭烈兀西征。于1257年,旭烈兀灭黑衣大食,征服了波斯地区。1260年,忽必烈即蒙古大汗位,封旭烈兀于波斯,旭烈兀遂在该地区建立了伊利汗国。因为都是拖雷的子孙,伊利汗国与元朝廷的关系一直十分亲密,是真正意义上的元朝的藩属国。

  蒙古与高丽的战争情况如何1216年,反抗蒙古统治的契丹贵族金山等人率军攻入高丽。1217年,金山据高丽江东城自立为辽东王。1218年,成吉思汗以追剿契丹人为名派哈真率军进入高丽。高丽国王王瞰派兵联合蒙古军击败契丹军队,王嗷也由此向蒙古纳贡称臣。

  由于蒙古的诛求无度与使臣的专横无礼,1225年,高丽人杀死蒙古使者,两国关系由此恶化。

  1231年,窝阔台派撒礼塔率军攻入高丽。高丽麟州守将洪福源降蒙,引导蒙古军陷地破城,直围高丽都城。王蜟派人请降,并贡献大量财物,蒙古军许和,置达鲁花赤(监国)数十人于高丽,并于1232年初还师。同年,又因蒙古屡催进贡与送王公子女人蒙等事,高丽复反。王嗷尽杀蒙古所置达鲁花赤,迁都于海中江华岛。八月,蒙古再派撒礼塔率军与洪福源联合攻入高丽,遭到顽强抵抗,撒礼塔阵亡,蒙古撤军。

  1235年,窝阔台又派唐古率军联合洪福源攻入高丽。此后,蒙古军连年攻入高丽进行掳掠。1241年王蜟派子王准入蒙古为质,两国关系趋于稳定。

  其后蒙古又多次以“岁贡不入”为借口派兵入高丽,坚持要求王暾出岛投降并派太子入质于蒙古。1258年,王蜟派太子王俱入蒙古,两国从此才进入了长期的和平。

  宋元之间的战争是怎样爆发的1234年一月,蒙、宋军队联手攻破了金国最后一个据点蔡州,金哀宗自杀,金灭。

  金灭后,蒙古主力部队返北,黄河以南地区几成真空。宋廷经过一番讨论,决定派兵收复“三京”,端平元年(1234)六月,宋兵北进。很快占领了汴梁,又从汴梁(今河南开封)分兵西去,占领了洛阳。但中原地区久遭兵火,赤地千里,又值元兵决河放水阻挠,宋兵粮饷不继,与元兵小规模接触后,相继从洛阳、汴梁南撤。北伐之举彻底失败了。

  蒙古统治者抓住这一机会,迅速做出反应,先是派使赴宋责其“败盟”,继而于1235年春征调兵马,分四路向宋地大举进攻,宋元战争正式爆发了。

  宋元战争初期的巴蜀战场情况如何1235年春,蒙古军分三路向南宋大举进攻,其中一路由太宗窝阔台之子阔端率领,进攻巴蜀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