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8节(1 / 2)





  至元十四年(1277)忽辛任兵部郎中。第二年,出任河南等路宣慰司同知。河南一带多有强盗,啸聚山林,官兵难以清剿。忽辛决定招安,派当地土豪拿着他的信去招安强盗。不久,有两个强盗来归附。忽辛赐给他们衣服帽子,并说:“你们以前是强盗,现在回来,就是良民了。”让他们连续几天跟随在自己左右,在自己家中随便出入,然后放他们回去,让其告知所有同伙。又过了几天,十几个盗贼头目来归附。这些人都身高七尺多,在堂下参拜忽辛,表现都很异常,忽辛左右的人都十分恐慌。忽辛命手下官吏把他们登记为良民,又让这些人跟随在自己左右,夜晚就让他们睡在屋外,还经常把他们叫来赐以吃喝。这些强盗都满心高兴。渐渐地,别的强盗们都来归附了。

  至元二十一年,忽辛担任云南诸路转运使。第二年转至陕西道。至元二十三年,任燕南河北道宣慰司同知,不久又任南京总管。至元三十年,任两浙盐运使。大德九年(1305),升任江东道宣慰使,后改任陕西行台御史中丞,再改任为云南行省右丞。

  忽辛至云南,大力改革弊政。当时许多豪民为逃避徭役而入云南王府任宿卫。忽辛核查后,将这些豪民全部又登记为民,恢复了他们的徭役,王府的宿卫一下子去掉了三分之二。马龙州的土豪谋反,忽辛反复调查研究后诛杀了谋乱者。又整理了百姓户籍姓名及仓库位置,据此订立了明确的贡赋程序,杜绝了奸吏贪污的途径。

  赡思丁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时建立了孔子庙和学校,到忽辛治云南时,其供祭祀教养用的五顷田被大德寺所占,忽辛夺回归还给了孔庙,并在云南各郡遍立庙学,于是文风大兴。

  王府马多,牧放郊外常践踏老百姓的庄稼,忽辛辟专地为草场,专门用来牧马,百姓得以安居。

  广南土著酋长沙奴因曾受宋朝册封,颁有金印,而不服元廷统治。忽辛派人诱来沙奴,盛情款待,一连几个月不让他回去。沙奴要回,忽辛说:“要回可以,把金印交来。”沙奴无奈,把印交回。忽辛又命他带印朝见皇帝,皇帝十分高兴。缅国不臣服于元廷,忽辛派人对其国王说:“我是赛典赤平章之子,他老人家的规矩,我一切遵行,我国官府对你国所行的一切不方便,我都为你改正。”缅国国王大喜,遣使来归,并献白象一头。

  大德八年(1304),忽辛出任四川行省左丞,又改至浙江行省。至大元年,任荣禄大夫、江西行省平章政事,二年后卒。天历元年(1328),追封雍国公。

  第十九章

  布鲁海牙是什么人布鲁海牙,高昌国畏兀儿人,其先世为该国勋贵。布鲁海牙父母早死,从小寄养就学于舅家,精通本国的语言文字,还擅长骑马射箭。布鲁海牙十八岁那年,高昌国归附蒙古,他来到蒙古充当成吉思汗的宿卫。

  1219年,布鲁海牙跟随成吉思汗西征,勤勤恳恳,不辞辛劳,得到成吉思汗嘉奖,受赐羊马毡帐,并受命与居里可汗之女石抹氏成婚。成吉思汗死后,布鲁海牙在燕京主管当地财政。庄圣太后听说他为官清廉谨慎,便向太宗点名要来,命他管理自己在燕京、中山的分民,又赐给他田园庐舍、分民二十户,担任真定路达鲁花赤。

  辛卯年,布鲁海牙任燕南诸路廉访使,不久,又被授断事官之职。当时,断事官的权力极大,可以专断人之生死,所以很多断事官都作威作福,布鲁海牙则用刑十分谨慎。有人误殴人致死,下吏判以死刑,那人的儿子请求代父受死。布鲁海牙让下吏将犯人的儿子押赴刑场,只吩咐说如果他临刑面露恐惧之色就杀了他。结果临刑时那犯人的儿子并未恐惧,布鲁海牙便释放了那父子俩,让他们出钱埋葬受害人,并把受害人家属召来开导。

  当时法律还不很健全,奴婢犯了罪,主人可以任意杀死。布鲁海牙明知这样做不合法却不能阻止,只好自己出钱赎人。他这样赎出的人多至几十个。

  古代风景画鉴赏那时被征召当兵的人因害怕受苦往往出钱雇人代替,而且军队中开小差的人很多。朝廷因此下令:出钱雇人代服兵役的打一百杖,开小差的处死。命布鲁海牙等人赴顺天等路清查,查出雇人代服兵役的一万一千户,开小差的二千人。但许多家听说了朝廷的诏命,已让家人赶去替回受雇者。布鲁海牙说:“雇人的人已经知罪了,开小差的人因孤单弱小而想回家,都情有可原,我要为他们说话。”便上奏朝廷,减轻了对他们的处罚。

  世祖即位,任命布鲁海牙为真定路宣抚使。中统元年(1260),行新钞法。该钞以金为本,各地交上相应的金银,政府即颁发给新钞。可是真定路的金银已被庄圣太后拿走,没有金银就得不到新钞。布鲁海牙派人去说服平章王文统,指出不给真定路发新钞的弊病,王文统被说服,立即发给新钞五千锭,方便了真定路百姓的生活。

  布鲁海牙后又任顺德等路宣慰使,佩带金虎符。朝见皇帝时,皇帝赐坐,并赐以海东青鹘。至元二年(1265)卒,年六十九。

  布鲁海牙生性孝悌。他在燕京造了大房子,从高昌国接他母亲来奉养。小时他的叔父强占了他的财产,他不计较,又在自己的房子旁另盖了一所房子,接他叔父来住。布鲁海牙有一次得到了皇帝五千匹绫绢的赏赐,他的弟弟向他要其中的四分之一以交纳赋税,布鲁海牙毫不吝啬全给了他。

  安童为什么在少年时代就得到元世祖的重用安童,木华黎后人,其父霸突鲁曾随忽必烈攻南宋,其母为世祖昭睿皇后的姐姐。中统元年(1260),安童入宫担任宿卫之长,年仅十三岁。中统四年,世祖捕阿里不哥党羽千余名,问安童如何处置他们,安童对曰:“人各为其主,陛下甫定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世祖听罢惊异于安童的老成,从此更加器重他。

  至元二年(1265),世祖任命安童为中书右丞相。安童推辞,世祖则曰:“朕思之熟矣,无以逾卿。”意谓再也找不出比安童更胜任此职的人了。同年十月,世祖召许衡至上都让他帮助和培养安童。安童又上奏请召姚枢等儒臣入中书省议事,从此,安童成为元廷中推行汉法派的主将。

  安童之所以在少年时就得到世祖的重用,原因不外有二。其一,安童自身的原因。安童出身勋贵世家,正是所谓有“大根脚”的人物,加之他又才华横溢、少年老成,自然深得世祖喜爱,早早就把他定为培养对象。其二,政治上的原因。世祖是靠中原汉地的力量击败阿里不哥而登上帝位的,所以世祖朝中汉人的势力很大,特别是那些战功卓著的汉人世侯更独霸一方,难以驾驭。经过中统三年(1262)的山东世侯李璮之乱,世祖开始注意削减汉人的力量,培养和扶持安童正是世祖削弱汉族在朝中势力的一项措施。

  阿合马专权擅政却为什么被诛杀阿合马,花剌子模国回回人,曾为世祖察必皇后侍臣。

  世祖即位后,开始重用阿合马。阿合马则利用世祖对汉人的猜忌和急于敛财的心理,一方面想方设法搜刮民财,另一方面竭力打击元廷内部汉法派大臣,因此日得世祖宠信,以至到了“授以政柄,言无不从”的地步。

  阿合马敛财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对一些百姓生活的必需品实行官府垄断。中统四年(1263),阿合马在河南钧、徐两州官办铁冶,铸造农具,高价卖给农民,获粟四万多石。除矿冶外,阿合马还实行了盐和药材等物的官卖,从中获取暴利。

  二、加额收取百姓赋税。至元元年(1264)阿合马奏请增加解州盐课,“无问僧道军匠等户,钧出其赋”,从而使解州盐课从七千五百两猛增至一万二千五百两。

  三、大量发行无本的纸钞,收罗民财,造成物价飞涨。

  阿合马正是靠这些手法“理财”。由于赢得了世祖的专宠,他自己也敛聚了大量的财物,并安排了大量亲信担任要职。这引起了朝廷中汉法派大臣的极度不满,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阿合马千方百计迫害汉法派成员,先后罗织罪名杀害了崔斌、阿里伯、燕铁木儿等人,又把丞相安童排挤出朝廷。以皇太子真金为代表的汉法派也是寸步不让,坚决与阿合马斗争。

  至元十九年,世祖携太子真金赴上都,阿合马留守大都。三月十七日,益都千户王著等人假称太子回大都做佛事,召阿合马至东宫,以铜锤击杀阿合马。

  世祖闻讯,诛杀了王著等人。可是不久,随着阿合马生前所为逐渐被揭露,世祖终于认清了阿合马的罪行,遂下令对阿合马掘墓暴尸,诛其子侄,藉没其家产。阿合马的势力彻底被摧毁了。

  廉希宪为什么被称为文武全才廉希宪,布鲁海牙第二子,自幼举止非凡。九岁时,家中有四个奴仆偷了五匹马逃跑,被抓了回来,布鲁海牙欲绑送官府治罪,按法律,这几个奴仆是犯了死罪。希宪哭着劝阻,布鲁海牙才罢休。又有一次,希宪的父亲外出,家中的两个奴仆因醉酒而口出恶言。希宪认为他们是欺负自己年幼,必须得到严惩,便命人绑送官府,官府判了杖刑。大家都认为希宪的见识高。

  十九岁时,希宪人侍当时还是皇弟的忽必烈。忽必烈见他气宇轩昂、议论高卓,十分器重。希宪好经史,手不释卷。一天,他正在读《孟子》,忽必烈突然召见,希宪来不及放下书,揣在怀里就去觐见了。见到忽必烈后,遂以孟子仁义之旨为说,忽必烈认为很好,称他为“廉孟子”。有一次,希宪与诸近臣在忽必烈面前比赛射箭,别人都射完了,希宪还未射,有人想拿他的箭来射,希宪说:“汝以为我不能耶?但吾弓力稍弱耳。”别人便拿一张劲弓来给他,希宪三箭连中靶心,大家都惊叹道:“真文武材也。”

  后来廉希宪出任忽必烈家臣,劝说忽必烈抢在阿里不哥之先即大汗位,又赴川陕稳定局面,粉碎了阿里不哥从川陕攻击忽必烈的企图。

  至元十二年(1275),元军总攻南宋,大将阿里海牙经略荆湖重地,各地新附,秩序十分混乱,廉希宪受命往镇。希宪坐镇江陵,招抚流民,恢复生产,又大兴学校,亲自讲授。荆湖地区遂安定了下来。

  晚年希宪任职中书省,受阿合马排挤,闲居养病。至元十七年卒,年五十。大德八年(1304)追封恒阳王。

  伯颜在灭亡南宋的战争中建立过什么功劳伯颜,蒙古八邻部人,从小生长于西域。其曾祖曾跟随成吉思汗征战,受封为八邻部左千户。其祖曾为断事官。其父随拖雷第三子旭兀烈西征波斯等地。至元元年(1264),伯颜奉命赴大都奏事,世祖一见十分喜爱,遂留下了他。至元二年,任中书左丞相。四年,任中书右丞相。七年,任同知枢密院事。

  至元十一年,世祖决定大举攻宋,任命伯颜为攻宋元军的总帅。同年九月,伯颜及阿术等人率水陆大军二十万由襄阳出发沿汉水向南进发。

  元军遇到的第一个障碍是郢州。郢州位于汉水北岸,宋人以石筑城,又在对岸筑城,名曰新郢,以铁索拦江,并在水中密植树桩。面对宋军如此严密的防守,伯颜决定弃之不攻,从旁侧的水道绕过郢州,继续前进。十月,元军进至沙洋、新城,宋军顽强抵抗,元军强攻,连克两城。十一月,元军至蔡店,已距汉水入江处不远。宋将夏贵率战船万余艘扼守阳罗堡附近江面。伯颜命元军佯攻汉阳,吸引宋军的注意力,同时派骑兵突袭占领了沙芜堡。然后自汉口开江坝,引船入沦河,经沙芜渡口进入了长江水面。这时,元军战船数千艘布列于沦河湾口,陆军数十万驻于江北,声势十分浩大,宋人望之胆寒。

  元军急攻江北的阳罗堡,守军抵抗顽强,数日不克。伯颜遂派阿术率军奔袭上游四十里处的青山矶,阿术军趁着夜间大雪抢渡长江,占领了南岸的沙州,架起浮桥,大队元军渡过了江。这时,阿里海牙指挥的水军也在江中击溃了夏贵的水军。进攻阳罗堡的元军闻讯大振,终于攻克了该堡。至此,元军取得了渡江战役的大捷。

  渡江成功后,伯颜没有冒进,而是决定攻取附近的鄂州、汉阳,建立一个稳固的南下基地。十月,元军兵临鄂州。鄂州、汉阳、德阳等地宋军纷纷投降。伯颜派阿里海牙率军四万驻守鄂州,继续进攻荆湖地区,自己则与阿术率大军顺江东下。到了至元十二年二月,元军已顺利地占领了蕲州、黄州、江州、安庆等沿江重镇。

  宋廷派丞相贾似道率十三万大军进至芜湖,欲阻止元军东进。二月十八日,两军战于丁家洲。伯颜命骑兵夹江而进,并竖巨炮轰击宋军中坚,水军则顺流直冲宋军。宋军大溃,主帅贾似道慌忙中乘单舸逃至扬州。此役元军大胜,基本上全歼了南宋的有生力量,使之再没有对抗的力量。

  丁家洲大捷后,元军顺利进占建康。伯颜下令元军进行短暂的休整,同时对兵力部署和指挥机构进行了一番调整,以便继续进攻。

  四月至八月,伯颜致力于对江北两淮地区宋军的攻击,目的在于消除元军南下进攻临安的隐患。十一月,元军由建康出发直扑南宋都城临安。伯颜率主力经常州、无锡等地,于至元十三年正月进抵临安近郊。南宋朝廷上表请降。

  伯颜为了确保受降过程的万无一失,命军队不得入城,驻于临近的湖州,又派官员入城清查,封存府库,并招谕安抚城中居民。二月,伯颜正式接受宋廷降表,整个受降过程风平浪静,没有破坏也没有屠杀。伯颜灭宋,大功告成。

  阿术建立过哪些著名的军功阿术,兀良氏人,其祖父为速不台,其父为兀良合台,俱为蒙古名将。宪宗时,随其父入平大理,身为先锋,立有战功,宪宗赐其黄金三百两,以资勉励。世祖即位后,阿术充任宿卫。中统三年(1262),从征李璮有功,升任征南都元帅,驻军开封,攻略两淮,战功卓著。

  从至元四年(1267)起,阿术指挥元军对襄樊展开了长达六年的围攻。至元四年八月,阿术率军南攻襄阳,随后进入南郡,攻取了仙人、铁城两处栅寨,获生口五万。九月,元军回撤,在安阳滩与阻击的宋军遭遇,阿术率军击退宋军,渡过汉江,又设伏歼灭宋追兵万余。经此战,阿术认识到若取襄樊,必对之进行长期的围困,而且还要拥有一定数量的水军。于是阿术奏请世祖增派长于水战的汉军至襄樊前线,同时,命人在襄樊周围要害之地筑城,隔绝其与外界的联系。至元五年,筑鹿门、新城等堡,又筑台汉水中,与夹江堡相应,断绝了宋军入援的通道。次年,筑围墙联结诸堡,切断宋军粮道,使襄樊彻底孤立起来。

  至元九年,阿术率军攻破樊城外城,进一步缩小了包围圈。宋将张贵、张顺冒死进援,阿术率军阻击,击杀张顺。后张贵突围出城,阿术追击至柜门关,擒杀张贵。同年,阿术率军破坏了襄、樊两城间的浮桥,又拔除了江中的木桩,彻底断绝了两城间的联系,集中兵力攻打樊城,十二月,拔樊城。不久,襄阳守将吕文焕出降。襄樊战役以阿术所率元军的胜利结束了。

  至元十一年九月,阿术奉世祖命与伯颜、阿里海牙等人率军大举攻宋。元军至郢州,宋军守备严密,阿术向主帅伯颜建议从间道绕过郢州,舍之不攻,被采纳。阿术率数十骑断后,宋郢州守军两千追至,阿术挺槊迎击,杀五百余人,生擒二员宋将。十二月,元军进至长江北岸,强攻阳罗堡,数日不克。阿术率半数水军溯流西上四十里至青山矶对岸,趁雪夜渡江,与宋水军激战中流,登上南岸沙洲,又与守军陆战,最终控制了这块沙州,架起浮桥,使大军得以渡江。

  至元十二年二月,宋元两军大战于芜湖丁家洲。阿术挺身登舟,亲手把舵,冲入宋军船阵,宋水军大溃。四月,阿术奉命率军北上进攻扬州,以除元军南下进攻临安的后患。同月,阿术军至真州,大败宋军,并派兵驻守以保粮道,又在扬州四围扼守险要。七月,宋两淮镇将张世杰等人率战船万余进据焦山,声势浩大。阿术命以火攻之,宋军大溃,元军获宋战船七百余艘。从此以后,两淮宋军再也组织不起这么大规模的行动了。至元十三年二月至七月,阿术率军清剿淮西一带宋军,破扬州、泰州,擒杀宋将李庭芝、姜才。元军至此完全占据了丽淮地区。

  阿术在灭南宋的战争中虽然不是主帅,但是他足智多谋,临战又奋勇当先,战争后半段他又率军攻击两淮宋兵,使之不得入援临安,所以“伯颜所以兵不血刃而平宋者,阿术控制之力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