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6章(1 / 2)





  “我看出来了。”郑青鸾摸出两三两重的素面金镯子,“入乡随俗吧。就是这些东西现在也是极打眼的。给太好的东西,或许是祸不是福。”

  方嬷嬷一怔,可不就是这个道理!自己一大把年纪还没有一个小姑娘看的通透,“姑娘说的是。只是到底要全了皇家的体面。”

  郑青鸾就明白了,好歹是长公主赐的,送的不好将来传出去有损颜面。她心中一动,“殿下可有吩咐?”

  “那倒不曾!”方嬷嬷犹豫了一下,“为了这些东西,长公主亲自去求了皇上,据说还和皇上吵了起来,甚至砸了御书房。”

  郑青鸾把玩首饰的手一顿,深深的看了一眼方嬷嬷,见对方还是一副低眉顺眼的样子,就琢磨开了,她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第一,方嬷嬷对长公主和皇上都非常熟悉和了解,甚至连这样的秘辛都知道。要么是方嬷嬷和这两位主子的心腹关系莫逆,要么方嬷嬷本来就是这两位中谁的心腹。不管是哪种,这位嬷嬷都可谓手眼通天。

  第二,皇上和长公主的感情很好,很亲密。别以为争吵就代表着关系恶化!只有真正亲近的人才敢这么肆无忌惮!换个人砸了御书房试试看,全家都不要脑袋了吗?但长公主就敢和皇上吵,敢理直气壮的砸了御书房,结果她还吵赢了,反而是皇上妥协了。这说明这位长公主很有底气。

  第三,长公主是个很聪明的人。在皇上的眼里,这个妹妹很让人放心。因为她把所有的不满都写在脸上,你惹了我我就敢和你嚷。只要心里不存怨怼,什么都好说。不就是妹妹不高兴了,砸了哥哥的书房吗?多大点事!谁家兄妹不闹点意见呀!回到找点好玩意哄哄就好了。这就是这对兄妹相处的模式。

  第四,长公主很了解皇上。她知道皇上的底线在什么地方,知道皇上猜疑什么,她总能掌握那个度。

  第五,皇上是个有人情味的人。九五之尊向往的是普通人家的亲情。只要不触及皇权的问题,他还是很宽容的。

  或许,应该把这些告诉萧云峰,把那位当作舅舅比当作一个帝王好。

  她看了看方嬷嬷。了然的点点头,表示自己听明白了。又看看手里的首饰,吩咐道,“嬷嬷,按我说的挑拣吧。”

  “别的东西倒罢了,把那些进贡的碧梗米,紫米,红小米,各取五斤,让老人家养身体。再把各色蜜饯点心两斤,人年纪大了,就跟小孩似的,爱吃个零嘴。两匹贡缎,赭色的给老太太,玄色的给老爷子。再配上金三事,和玉如意,老太太爱金,那玉如意给老爷子把玩吧。归置好,随后给送过去。”

  外面听见的人,几个男人心里点点头,对老人就要这样贴心,身体好了比什么都好。何况贡品多难得呀!钱氏和宋氏对视一眼,都暗自偷笑,老太太更喜欢金锭子,给这么些吃的,有啥用啊?

  西屋里面,方嬷嬷看到眼前的小姑娘在一堆首饰里挑出分量最轻的金首饰,很是无语,这得多不待见这位老太太呦!就听人家解释道:“不能选粗粗笨笨的那种,就要小巧一些。你不知道,老太太如今越发清瘦,虽说有钱难买老来瘦,但粗笨的首饰难免不搭调,给了老人家,也是压了箱子底,压根就不带,不如这些轻巧精致的,能带出来,多好!”

  方嬷嬷黑线的点点头,默默的把‘轻巧精致’的纤细镯子拿出来,放进礼盒里。

  外屋就传来郑青桔‘噗哧’一声的笑声。

  ☆、第45章 面面俱到

  第四十四章面面俱到

  听到郑青桔的笑声,郑青鸾面不改色的继续着。外面钱氏狠狠的瞪了一眼大女儿,死丫头,也不看看场合。然后又尴尬的朝汪兴华笑笑,以期望女婿能宽容些。

  汪兴华满是无奈的看看自家媳妇,“桔子,外面还有------”他一时不知该怎么称呼阮三,只是用手示意的指指外面,“别让人家站着了,总得安排一下吧。”说着站起身来,“咱两去出去看看。”这心直口快的性子,还是支出去好。

  郑青桔倒没犟着,“赶紧打发走吧,一天这么些人得费多少粮食!”还好这次知道控制音量,只是小声的嘀咕,否则让人家听见这得多尴尬!

  汪兴华朝屋里几个长辈点头示意,让后率先撤了。真怕这不着调的媳妇再说出什么话来。自家人倒无所谓,可西屋里还有一个宫里出来的嬷嬷,堂屋外的院子里都是宫里出来的人精子,让人家听到一句半句的,回到京里,随便嘴歪一下,都是麻烦。他边往外走边说,“我今早看见池塘边的灰灰菜长得挺嫩的,要不咱晌午吃野菜面?”

  野菜面,和菠菜面一个做法,都是把用水抄过的菜和面。

  “成啊!”郑青桔一听自家院子里产的东西,那要是不摘,可不亏死了,吃不了晒成干或是喂鸡也好啊!连忙提着篮子就走,“不就是想支开我吗?”然后冷哼一声,她还不稀罕呢。

  汪兴华脚步一顿,心道,不傻就好!他的要求真心不高。

  郑老二看着小儿女的互动,对郑老三夸道,“这女婿确实选得不错。”

  郑老三和钱氏连忙点头,谁说不是呢!大闺女的性子还得改改!

  钱氏抱怨:“就是桔子这死丫头这张嘴,真真是愁死人。”

  宋氏不以为意,“别强求,个人有个人的缘法。”又指了指出去的两人,“两孩子处的好就行,世上哪有那么些十全十美的事。四角俱全也不过是苛求了。”

  钱氏也怔了怔,“这话也对!倒是我强求了。”

  妯娌俩还要说话,就听见西屋传来郑青鸾响亮的声音,“那个金钗太俗,不符合大伯母的气质,白玉的太厚重,就那个银钗镶珍珠的吧!那个不行,珠子太大,就那个小米粒大小的珠子窜成珠花的样子的,多清雅别致!这个好!”

  妯娌两对视一眼,都忍笑低头,装作喝茶的样子。

  郑老三险些绷不住,尴尬的囧着一张脸。郑老二倒喜欢小丫头这爱恨分明的性子。郑老四就道,“这有什么呀?孩子要不分好赖,才真叫愁人,这样挺好。”

  正说着,郑青鸾从里面出来了,手里的盘子上捧了不少东西。“二伯,这把短剑给您。”说着就递过去。郑老二下意识的接过来,然后马上摆手,“给二伯看看就行,这东西太贵重了。”虽外表黑不溜丢的不起眼,但绝对是名家所制的利刃,价值不菲,甚至有钱都没地方买去。

  “这种短剑我用着不趁手,您用着刚好!”说着,把小匕首从袖里划出来,“您看看我这个!”然后得意的一挑眉,“这才是真的利器呢!”

  郑老二唬了一跳,“确实是好东西。”

  钱氏刚要骂,她觉得姑娘家舞刀弄枪的不合适。郑老三马上制止,“她一个姑娘家抛头露面在外面走动,没有防身的东西怎么行。何况萧家是武将,不讲究这些。”

  跟在身后的方嬷嬷也是目瞪口呆的看着小姑娘熟练的把玩匕首,她很赞同郑老三的话!萧家何止是不讲究不介意!估计萧老爷子要是在世,能乐疯了!萧家就喜欢能舞刀弄枪的主母!这奇葩的爱好!

  郑青鸾又挑了两对镯子,一对是赤金素面的,一对是赤金绞丝的,都有三四两重。她一股脑的给带在宋氏的手腕上,还不待大家反映过来,又把两根粗笨的金钗给插在头上。再递上一个小匣子,“这里面是戒指耳环,还有些小首饰。四婶换着戴。”

  “不成!这太贵重!”说着连忙要往下摘。这些可是值二三百两银子。自己家的家当加起来都买不起一半,可是不能收。

  郑青鸾赶紧拦住,“您又不是外人!还不兴侄女孝顺了!这些年,但凡四郎哥六郎哥有的,您就没落下我过。就是宋家外婆给两个哥哥添件新衣裳,您也要磨叨的给我添一件。怎地这又跟我见外了。”

  这话还真是没错。宋氏没闺女,本来在生了六郎后怀了一个,要是能生下来,也有郑青鸾这么大了。当时六个多月的时候累小产了。之后再没生养。那真是拿郑青鸾当亲闺女疼!连娘家给孩子准备的礼,都要给郑青鸾一份。这些年连她娘家都习惯了。

  “就是这个话!”钱氏倒没有吃醋,很是感慨,尤其是孩子爹受伤后,小闺女才一岁多点,自己得照看几个孩子,还得伺候孩子爹,就有些顾不上,得亏了宋氏把鸾儿抱过去,跟六郎一道养着,“她要是待你不好,那真是没良心。”

  郑老四也点点头,“收着吧!孩子给的就拿着!又不是外人。”他是真的不见外。他跟老三在娘肚子里就在一起了,真心不用客气。哥哥宽裕了,愿意给兄弟,接着就是了,多大点事!

  “那我如今算是享着福了!”宋氏眼眶微红,难为这孩子一直记着。

  “我就是想商量一下,看这些礼该怎么送?”郑青鸾坐在钱氏身边,示意方嬷嬷随便找个地方坐,“族中族老怎么送?亲戚怎么送?比如姑姑家,赵家(老太太和小赵氏的娘家),舅舅家,宋家舅舅,还有五婶的娘家。二伯母的娘家是不是也要走动起来,这都是实在的姻亲。对了,姐夫家还有个隔房的堂伯母和堂弟,以及姐夫那些结义的兄弟。再加上交好的人家,都得要一个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