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4节(1 / 2)





  “平儿和大宝呢?”小石头问。

  “在家呢,你上我们家玩去。”大郎说。

  “去吧。”刘大娘笑了笑,小石头这才放下扫帚,嘻嘻笑的跑了。

  “小心点,别摔了,注意别把靴子弄湿了。”刘大娘在他身后高叫道。

  “好。”小石头应了一声,头也不回的跑了。

  在家歇了一天,无事可干的众人,除了要扫雪之外,竟无任何正经事情要做了。辛湖这回也空闲下来了,就把那三件厚夹衣拿到刘大娘家,准备请刘大娘教她如何把这三个大衣服拆了,再缝成一张被子。

  现在天气变得更冷了,他们四人盖的大衣服就有些不够了,如果能把这三件大衣服变了一张大被子,晚上睡觉就会更舒服些。而且这薄被子,到天气变热的时候,也可以用,可以说,有这一张被子,可以一年四季都得用呢。因为他们家,一床被子也没有。

  如果不是烧着炕,他们还差褥子呢。现在也不过是在炕上铺了些干草,再垫了几件破衣服在上面,人就直接躺上去睡觉了。时不时的,就因为翻身,把垫在下面的衣服弄散了,人身上会滚了一身的草。

  现在有空了,家里不仅要缝被子,最好是还缝个床单。因此,辛湖把几件很破旧的衣服,和那三件厚夹衣都拿到小石头家了。

  第27章 缝被子

  听到辛湖的来意。刘大娘和张婶婶都笑了起来,刘大娘说:“这还不简单,这闲下来了,我来教你女红,要不然,你们这一大家子,总不能没一个人会缝缝补补吧。”

  “阿湖才几岁啊,我象她这么大的时候,还针都拿不稳呢。”张婶婶反而不以为然的说。

  她大小姐出身,做针线不过是该学的一项特长,当然,学不会也无所谓,反正家里自然有专门做针线活的下人。但她还是学了好长时间,因为女子如果不会这项技艺可是要被人小瞧的。所以,她的针线活不算好,但做衣服,做鞋子还是会的。

  一般人家,象辛湖这么大的女孩子,也是需要慢慢学习,才可能会的啊。人家那都是天长日久的学习下来,到个十三四岁,基本上的针线活都会了。这个时候,就可开始准备嫁妆了,自己给自己要出嫁做些必需品了,不过象阿湖这种穷困家庭,连个家长也没有,更没有女性来教她,她不会也很正常。而且,穷苦人家,哪里有嫁妆要绣,能有一套红嫁衣就不错了。她相信辛湖只要跟着刘大娘学个一年半载的,普通的缝衣做鞋,哪里能学不会啊。

  普通女子的女红好坏,不过在于做得快不快,钱脚是不是均匀而已。只有那些顶级的绣娘,要学绣花,各种针法,才需要更多时间。但别说象辛湖他们这种家庭了,就是大部分普通家庭,都极少有绣花的衣服,大家只需要穿着得体,有两件象样的,不是打满被丁的衣服就行了。谁在意衣服上在是不是绣了什么花样,精不精致啊。

  只有大户人家,才会绣这个,绣个那的。那样的人家,也不需要主子动手,多半的活儿还不都是绣娘完成的啊。所谓的大家小姐绣活好,那是极少人。

  “是要学。家里缝缝补补的多着呢。我已经被大郎和平儿嘲笑过不少回了。”辛湖认真的说。

  她没打算学得多好,但起码得会基本的,能给自己做衣服和做鞋,不要多精致,但要象个样子才行。要不然,就现在这个穷法,不会自己做,难不成还能请人做啊。而且一家四口,别说做衣服了,就连鞋子一年四季也需要不少啊。衣服还能多穿一段时间,鞋子可不行,坏得快。

  比如大郎就只剩下一双新单鞋了,平儿连一双新鞋子也没了。只有大宝还剩两双新的,但那都是靴子。明年开春,天气暖和起来后,家里四个人都需要鞋子。所以当务之急,她打算先学习做鞋子。

  张婶婶虽然不能起来干活,但天天躺在屋里,其实也无聊的很,现在有了辛湖在一边说说话,精神都格外好。在刘大娘的指导下,辛湖先所有的衣服全拆了,前块,后块,两只袖子,全拆开来了,铺在炕上。

  然后,三个人合力开始拼接。为了尽可能的完美,刘大娘和张婶婶费了好大的劲,才拼好,期间还把那些不规则的地方又重新裁剪了一次,然后,大家各自拿了两片开始缝合,辛湖水平最差,当然是缝小片的。然后,再把各自缝好的小块,再一次拼接起来,最后一次的缝合由刘大娘完成的。实在是,辛湖的针脚实在是太令人无语了。

  就连张婶婶看着辛湖这笨手笨脚的拿针线的手法,都不忍直视,连最基本的针法都教了她好一会儿,才勉强过关。

  第一次缝好的是床单,因为那些衣服更破旧些,太过于损耗的地方,刘大娘干脆给剪了下来,就这样,一张床单拼接起来,工程量还不小呢。不过,三个人干,而且只需要最简单的用针方式,辛湖也能帮得上忙。这条旧床单,缝起来倒也快。

  刘大娘和张婶婶自己家带的衣服被子也没有什么多余的,要不然就送给她一件了。两个看着这张就象数个补丁组成的床单,都有些不忍直视。缝好的床单,由多个小块组成,虽然不好看,但实用啊。所以,辛湖一点儿也不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