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6节(1 / 2)





  “哎,那商队是什么意思?拼命的压价,不象想买竹器的样子,那为何还要来啊。”辛湖伸手戳了戳大郎的肩膀,好奇的问。

  那就是不想做生意的样子嘛。虽然村民们不得已不卖给他们,但长此以往,肯定这合作是搞不下去的啊。

  她就搞不懂了,一般来说,只要有得赚,商队不该是这样的态度啊,而且看这商队的来头还很大的,势力大得很呢。他们不仅垄断了本地的生意,还能让他们不敢去县城做生意,肯定与官府有勾结。

  他们究竟是在做生意,还是打着做生意的幌子呢?又或者借着种生意的由头,在外面四处活动什么呢?所以竹器,也不过是他们表示自己是在行商的一些装饰而已。搞不好,他们私底下还在做其他的生意。辛湖一瞬间脑补了现代的走6私,犯6毒等等可怕事件。把这个商队想象成了一个黑6社会犯6罪集团。

  辛湖的话,让谢三伯和大郎都沉思起来。这的确是个很奇怪的事情。而且按村长的说法,以前一直合作愉快啊。后面这个商队的行为就更令人想不通了。

  谢三伯左思右想不得其法,胡乱猜着要么是这个商队已经不是走正道的人,要么就是有人控制了这个商队,要么就是人家根本就不想做他们这生意了。但这些想法他却总觉得不对头。

  他们完全没有想到,先是村民们背信弃义了,当初人家可是来这里呆了一段时间,教会村民们编织一些精巧物件后,他们村子才真正富裕起来的。而且也说好了,那几样竹器他们自己不能拿出去卖。

  但是,当他们富裕之后,有的人心就大了,还想自己出去做生意。偏偏他们能去的地方也就是县城,但人家在那边有个点,他们为了争抢生意,只好压价,弄得人家生意不好做。商队能不生气吗。

  本来是已经撕破了脸皮的,后来村里与商队协商,就达成了很低的价格卖竹器这回事,甚至于原先人家教他们的那些活儿,商队就是规定村子里每年无偿交多少货给他们。所以,他们得到手的钱是越来越少了。因为人家原本要的就是那些高等货,现在不给钱了,光是普通的竹器,能卖多少钱啊?并且商队普通竹器本来就要的少。

  而且他们又不能在外面做生意了,日子就越发难过了。当初出去做生意的人,都被商队打折了手指,干不了精细活了。而且打那以后,来的商队就换人了,原先好说话,并且教了他们很多编织活的人,也再没来过了。这种事,翠竹村的人自然不会说出去。

  因为弄到的粮食少,带的竹器也不重,大郎和辛湖还能骑在马上,毕竟他俩是孩子,完全靠步行,一来也跟不上大人的脚步,二来也怕把他们累坏了。

  大家边走边闲话,反正都想不通商队的做法,阿信也想了另一个话题,问:“灾民还能占了村子,太可怕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谁知道真假呢。”谢三伯说。他心里是不太相信的,但是没亲眼见过,也搞不清楚。

  辛湖压低声音,开玩笑似的在大郎耳边说:“我们就占了个村子。”

  大郎没好气的低骂道:“胡说,我们杀了全村子的人吗?”

  “那是,我们是白捡了个村子。”辛湖笑道。

  如果说,真正逃荒的灾民杀了整个村子的人,占领了村子,她是不相信的。但如果是有流民聚众在一起,发生了□□,却还是真有可能。搞不好,外面还有人纠集了队伍,开始造反,各自圈地盘呢。这种事情,历史上还不少,甚至有些朝代的开国皇帝就是这样上位的。

  可是倒霉的总是普通老百姓,生活在最底层的人。这些人,就算想造反闹事,也不过是人家的出头兵,当炮灰去的。真正能打到后面,占山为王也好,当皇帝也好,都是踏着大家的血,在尸山血海中爬上来的。

  不过,这个消息还是令大家都不由的多想了。

  谢三伯就在担心,芦苇村剩下的老弱病残,又觉得芦苇村就四户人家,人口总数太少了。虽然都有些功夫傍身,但如果真是成百成百的人来,大家就招架不住了。他不仅担心这个,又在担心谢公子他们在路上,安不安全?会不会遇上这些可以随便就屠了一个村子的人?

  谢三伯心里其实也在怀疑,是不是真的有人纠集了人马在争占地盘呢?是不是真的有人揭杆造反了呢?总之他越想越可怕,越发觉得要早点回到村子里才安全。

  谢三伯的脚步越来越快,搞得阿信和阿志都快要跟不上了,大郎和辛湖一直骑在马上还不觉得。等大郎发现这两兄弟一路小跑的,气都喘不上的时候,才有些惊讶。再看谢三伯,才发现汗水已经完全湿透了他的衣衫。可见,大家都累得不轻了。

  “停,我们停下歇会儿。”大郎连忙拉住马,说。

  阿信和阿志一见大郎停下来,立马解开背上的东西,两人不顾形象的直接倒在地上了。谢三伯缓过神来,才发现自己也累得狠了,连忙也解了背上的东西,坐下来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