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45节(1 / 2)





  原来, 平儿交好的这位同窗, 也算是个宦官家庭, 只不过其父只是个六品的小京官,占的也不过是个清闲的清水位置, 家境说来不太好。家里人口也简单, 不是大家族。这一家人日子过得很和美,和陈家有相似之处, 两人渐渐的走到一起了, 成了好朋友。

  时间一长, 你来我家一次, 我去你家一次,总会有遇上家里亲人的。这不,大郎就与他妹子遇见过几次。那姑娘虽然十五岁了, 但却也因为和平儿一样, 身份比较尴尬, 不上不下的,并不太好找人家。家里人也不想委屈了她, 一来二去的年纪也不算小了, 还没找到人家。

  好在这几年, 姑娘家出嫁的年纪比以前要稍微年长一两岁了。十七八岁嫁人的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没人会说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了。不然, 家里都要急死了,说不定就随便找户人把女儿嫁出去了。

  估计他哥哥也是瞧中了平儿,有意的引见。平儿算是见过人家的家长了, 这户人对平儿还是很满意的。不过,这话人家也不好明说,只等着他高中了,去提亲呢。向来没有女家向男家提亲的,所以平儿也是想着自己高中了,办婚事也体面些。这事儿,算是两家有了默契。

  “说起来也不错啊。反正过完年,我会和你们一起上京的,正好去打听打听他们家的事情。如果合适,就把婚事定下来。年底成亲。”大郎说。如果两家真的合适,平儿自己又喜欢,他还是乐意成全他们的。

  “那姑娘十六,还是十七了?”辛湖问。

  “足岁数十六了,虚岁十七了。”平儿答,他和人家妹妹虽然没有私下相授,但很明显因为他对那姑娘满意,那姑娘也看中了他,所以姑娘家这两年并没有相看人家。

  “所以说,如果我们看不中人家,人家姑娘不就是被你浪费了青春吗?”辛湖嘀咕道。

  十七岁的姑娘了,可不能再拖多久了。她觉得平儿这事办得不太妥当,如果大郎真的查出什么不对之处,肯定不可能让他和那姑娘成亲了。但是这样拖了人家两年,虽然没有明说,该知道的人都会知道了,如果不能成亲,这姑娘再找人家,可不容易了。

  这话令平儿的脸一阵白一阵青的,他完全没有想过,他与这姑娘的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大宝大大咧咧的说:“那又怎样,又没有订亲,又不是退亲,怎么叫浪费了青春。如果真的有问题,咱家也不能娶进来啊。”

  阿毛瞄了平儿几眼,见他脸色都变白了,知道平儿心里还是很满意那姑娘的,虽然平儿不在他和大宝面前说这种事情,但他心思向来细腻,其实早就发现了些蛛丝马迹的。因此,他早就暗中通过自己的同窗等人,不动声色的打听过。所以,他觉得这门亲还蛮合适的。至少他没有发现那家人有很明显的不妥当,不然,他早就想办法制止了。

  因为阿毛也明白,陈家的身份其实也蛮尴尬的,辛湖声名在外,又能赚银子,但是偏偏大郎没官职,就是个白身。你要说陈家没权势地位吧,也不尽然,大郎又在帮燕王办事,辛湖还是个乡君。但说陈家有权势吧,也不是那么回事,毕竟连个当官的都没有。

  还有一点就是,阿毛心里很清楚,虽然他和大宝两人可以算是独立成一户了,但其实很多人依旧把他们和平儿,大郎算成一家人的。其实就算他与大宝真的独自过日子了,也不能就把他们与大郎等人一起生活过的十多年抹掉。他们之间永远都有关系,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况且,他们依旧是亲亲热热的一家人,根本就没有分开过日子。无论是他也好,还是大宝,平儿,大郎等人都没有过要分开的念头,在每个人的心中,他们都是一家人,永远是一家人。

  就是因为阿毛看到了这些事情,所以这两三年来,他成长得很快,没有辛湖与大郎的贴身照顾,很多事情要他们自己去解决了。他们三兄弟在京里的日子,其实也不算很好过,这就跟没有家长在身边的小孩子一样,不得不迅速的成长起来,想办法去解决一些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他心最细,考虑得最周全,所以不知不觉得帮大宝和平儿解决了些隐患。他俩根本就不知道。平儿一来太忙,功课占了他绝大部分的时间,还剩下的时间又要管理家务与点心铺子等,而且他很显然觉得自己是家里最大的一个,把一些担子全部挑在自己肩上了,给自己的压力过大,反而没有阿毛看得清楚。

  阿毛看了大郎和辛湖几眼,又看了看平儿,正要说几句。

  大郎却先开口,他说:“阿毛,大宝你们俩记住了。你们二哥明年高中之后,会马上成亲再外放。以后就你们俩人在京城了。所以你们可记得了,千万不要象他一样,与哪家的姑娘有过多的接触。就算真的有心宜之人,也一定要先告诉我们,我们去打听清楚对方的家世与人品再作打算。”

  辛湖和大郎也都看见了平儿的变化,知道他心里早就把那姑娘当自己妻子看待了。两人无形的暗叹了一句,这就是家里无长辈的难处了。说来,他们俩也有责任。现在他们就只希望,这姑娘家世人品都不错了。

  平儿的事情,给他们提了个醒。不能再让大宝和阿毛出这种事情了,搞个不好,就会被人借题发挥的。

  “是,我们知道了。”大宝和阿毛连忙答应了。

  辛湖其实还是相信平儿和那姑娘是两情相悦,同时,她也希望三个弟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并且喜欢他们的妻子。但是,这年头的婚姻不单单是两个年青人的事情,所谓结亲,是结两家之好。所有的婚姻都会牵涉到两个家族。

  偏偏陈家现在处境十分尴尬,真是经不得半点折腾了。别看他们在凉平,在幸福村过得挺自在的,但其实在京里的话,他们也十分小心,一向都是关着门过日子。现在最怕的是,有些人借助于亲事,还达到渗透到燕王身边,就麻烦大了。

  可是,他们自己认识的可靠的人家,却太少了,完全没有挑选的余地。再加上,他们久不在京城,也无从下手去打听结交一些好人家的姑娘。凉平那地方就不谈了,幸福村也好芦苇村也罢,更不可能有合适的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