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再世权臣第64节(1 / 2)





  ……是被什么急事耽搁了?还是生气他昨天中午不辞而别?

  ……总不会是遇到麻烦了吧!他现在在京城也算是地头蛇级别的人物,又是北镇抚司的主官,寻常人避之唯恐不及,能遇上什么麻烦。

  苏晏有些不安地攥紧剑鞘,忍住想要驱车回城去问个究竟的冲动,心想:顶多三五个月就回来,又不是三年五载,这么黏黏糊糊的算怎么回事,魔怔了我!

  他深吸口气,清喝道:“出发。”

  -

  豫王在身体与情欲上都得到了餍足,一夜好眠,次日便起得格外早。听闻雷打不动的早朝推迟了一个半时辰,心生疑虑:莫非我那夙兴夜寐、勤勉国事的皇兄龙体有恙?

  当即换了身宗王常服,准备入宫去请安探病。

  刚走到房门口,顿时恍然——今日苏晏外放离京,皇帝哪里是起不得身,分明是因私废公,给他送行去了!

  不由轻哂一声:任你再怎么十八相送,也不及在我床上春风一度。只可惜好事新成,他便要远走数月,否则解衣时暴露情事痕迹,岂不让皇帝也尝尝嫉妒噬心的滋味。

  豫王重新坐回圈椅,漫不经心地翻阅桌面上的账簿,一股烦躁莫明地自心底升起,文字也在纸页上浮动,怎么都入不了眼。他把账簿一合,闭眼揉捏眉心,从漆黑脑海中浮出个风姿无俦的身影,挥之不去。

  他一拍扶手,陡然起身走到书房门口,脚步停滞,转身又走回来,皱着眉另换了本书,只当天气炎热,以至于坐立不安。

  半晌翻不动一页,发现自己竟然盯着书页边缘的墨点出神,他暗恼之下,将整本书扔出了窗外,砸到了个仆从的脑袋。

  那名仆从忙不迭地进来请罪,又将一本手写的青皮册子递呈上去。

  “是什么?”

  “昨日在沈府门前,苏大人说要交给王爷的章程。小人见王爷另有要事,当场没来得及上呈,晚上又给忘了,今早才想起来,求王爷恕罪!”

  豫王懒得跟下人计较,挥挥手示意他告退,拿着这本《天工院创办章程草稿》,斜倚在圈椅扶手上翻看。

  翻了几页,身体慢慢坐直,待看到苏晏草拟的院训时,他已然是正襟危坐,神情认真。

  “吾生有尽,真理无穷。”

  “真理烈焰灼手,愿为举火之人。”

  “真理……”豫王慢慢琢磨着苏晏笔下这两个字,觉得并非佛家所言,“闻僧说真理,烦恼自然轻”的真理,而是另一种更为真实笃定、亘古长存的力量。这是否就是“格物学”所追求的最终奥义?

  一个想要穷尽吾生追求这种力量,而不惜成为“举火之人”的少年,内心又充斥了多少坚执与勇气?

  豫王欣赏着纸页上灵秀逼人的字迹,一页页往下翻阅。

  这本章程虽说是草稿,却写得十分详尽,囊括了学院创办初期,种种他想到与想不到的内容,显然用心至极。

  而翻到后半,发现纸页上染了不少油亮光滑的淡红圆点,他用手指抚摩后,发现是蜡烛滴上去的痕迹,后又用刀尖仔细刮干净过。可见这后半本,是苏晏燃烛熬夜,困倦不堪时所写,以至于滚烫烛泪落在了纸页与手背之上。

  到最后几页,字迹已变得生硬滞涩,仿佛书写之人提笔时重逾千斤,手指因为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而僵硬麻木,抽痛不已。

  这就是苏清河在离京前,送给他的临别赠礼……

  或许是因为放不下提议创建的天工院,也或许是真心想助他一臂之力,于是竭尽所能地写下所知所学,把这心血毫无保留地交付给了他。

  而自己在他通宵奋笔之后,将他拐进梧桐水榭,狠命折腾了大半天——难怪他体力不支,中途晕过去两次,到最后面白唇青,气息虚弱,许久才缓过神来。

  豫王忽然想起,自己送苏晏回宅邸时,是不是忘了把他肚子喂饱?一整天不吃不睡,又被迫力竭于床事,他文弱年少之身,如何顶得住?

  今日还要强撑着起身,一路舟车劳顿,奔赴远地。

  豫王纹丝不动地端坐着,胸口浊闷,脸色很是难看,蓦然将册子放入怀中,起身离开书房。

  他独自一骑疾驰出府,绝尘而去时,王府侍卫们堪堪翻身上马,急迫地追了过去。

  第七十一章 我走啦真走啦(下)

  一匹青黑色骐骥在宽阔的正阳门大街,由北向南飙驰,与马车擦身而过时,景隆帝掀起帘子看了一眼骑手,眉头微皱,吩咐停车。

  蓝喜看皇帝脸色不善,凑到车窗边:“皇爷,那好像是豫王殿下。白日闹市纵马,万一踩踏了民众引起骚乱……”

  皇帝抬了抬手指,示意他不必再说,“朕这位四弟,骑射之术炉火纯青,倒是不必担心这一点。”

  蓝喜听出他话中之意,又问:“那是该担心哪一点?奴婢愚钝,请皇爷示下,奴婢好去安排。”

  皇帝沉默了一下,道:“他这是要出外城。那块界碑还在么?”

  “在。”蓝喜忙答,“仍立在五里驿旁,驿丞每年管护,与十年前初立时一般崭新。”

  “……通知御马监,让腾骧四卫盯着,他若敢越碑一步,就地擒拿,押来见朕。”

  “奴婢遵旨。”

  马车再次启动,朝常朝听政的承天门驶去。

  -

  五里驿位于京畿,外城以南约五里地,因此得名,是出入正南门必经之途。出京的官员们须在此勘合符契,才能在之后的各地驿站整装换马,补充粮草。

  苏晏在驿站外下了马车,见一身练鹊补子绿袍服的驿丞正站在前院大门外,朝他行礼。苏晏拿符契给他,对方却不马上勘合,而是神色有些古怪地道:“苏大人,这边请。”领着他进入后院的一间主屋,随即带上门退走。

  屋内一名穿猩红色曳撒的少年,正背对他站在窗边,不知怔怔地在想什么。

  苏晏乍看他背影便认出来,唤道:“小爷?”

  少年转头,正是太子朱贺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