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1章(1 / 2)





  瞿飞的心情很容易从他的状态看出来。

  当他和翁总领着一众工程师回来的时候, 一头粗硬的黑发膨胀乱飞,眼神压抑不住的疲惫,但是嘴角翘得老高。

  还没等到翁承先给律风介绍专家, 他先一步冲上来。

  “律工, 这次我可立了大功了!要是没有我,就没有这新方案。”

  方案还没说,先就亮起他胡子拉碴的笑容邀功。

  律风知道有新方案,能解决洋底岩石的问题, 瞬间觉得瞿飞英俊无比,附和得格外顺从。

  “好好, 你是大功臣, 快说说到底什么方案!”

  夸奖很敷衍, 追问很急迫。

  瞿飞嘴角咧到耳朵了, 哈哈笑道:“当然是在海面上建人工岛啰~”

  律风:?

  全南海隧道项目组, 就属瞿飞不靠谱。

  律风听了他那句建人工岛, 满脑子海洋保护指标、生态文明建设。

  南海隧道全程两座入隧式人工岛,已经反反复复进行了测算、模拟, 在不妨碍洋流、海洋生态、海生物种群往返规律的情况下,小心翼翼确定了位置。

  跨海大桥段再建人工岛,无异于重复他们设计规划评估阶段过程,耗上三五年都说不定。

  律风心情忐忑, 跟瞿飞的得意灿烂的神情截然不同。

  翁承先眼看着自家徒弟冲上去炫耀,竟然律风一点儿也不激动,甚至脸上愁云密布, 仿佛陷入挣扎。

  “出什么事了?”他以为自己离开之后, 出了大事。

  要不然平时沉着冷静的律风, 脸色会如此沉寂。

  然而, 律风摇了摇头,叹息道:“工地没事,是我对建设人工岛的方案了解不够多,如果建岛能跨过花岗岩保证施工,我没什么意见。”

  人工岛?花岗岩?

  翁承先眼睛一瞪,眼镜都快掉下来了。

  他当着一群工程师的面,伸手一巴掌拍在八尺逆徒身上!

  “什么人工岛?叫你胡说八道!”

  律风以为自己对瞿飞足够了解。

  可他没有想到,去工程研究所当了大半个月苦力还没有烟抽没有拖鞋穿的瞿飞,不靠谱程度能够翻倍。

  他和翁承先带回来的工程师、留守南海隧道负责人坐在会议室里,翻着《南海隧道跨海大桥段采用特殊深海埋植式海上平台施工方案》的草案。

  上面清清楚楚写着,“在海底花岗岩过于坚硬地形,寻找风化区域,定制多根钢管桩,撑起人工桥座平台,稳固整个桥基。”

  被瞿飞言简意赅乱总结,变为了“建人工岛”。

  然而,埋植式海上平台操作方式类似人工岛,实际上与人工岛这样条件复杂、宽阔的建设工程截然不同。

  它只需要施工队伍胆大心细,设计队伍修改图纸。

  律风顿时松了一口气。

  “这种人造平台的方案,我在国内的跨海桥、跨江桥看见过很多成功案例,用在咱们桥上,应该没什么问题。”他说着瞥眼看向瞿飞,“比建人工岛容易多了。”

  “嘿,小平台就不是岛啊?”瞿飞不同意,辩解道,“我这不是怕废话多,不能说清楚方案核心吗?咱核心就是钢铁岛屿啊!”

  翁承先对自己徒弟绝望了。

  “什么钢铁岛屿,这些都是建在海床上的悬浮平台,最多算一串荷叶子。”

  瞿飞一听,眼睛都亮了,“好,荷叶!跨海大桥建在荷叶上,就是步步生莲啊。”

  意象极美,柔和得不像是瞿飞这样的糙汉子能想出的词语。

  却特别贴合埋植式海上平台的设计。

  律风愣了愣,诧异地低头去看设计草图。

  圆润的钢管支撑起圆形的悬浮平台,高低不一的平台,又托举起桥梁每一座桥墩。

  桥墩踩在平台之上,轻盈越过海床里的花岗岩区域,如仙人点水而过,脚下生莲。

  他没想到,瞿飞还能有这么浪漫的形容。

  之前被“人工岛”激起的埋怨,变为了欣赏。

  “步步生莲比人工岛更形象。”律风夸道,“瞿工有文化。”

  有文化的瞿飞,终于得到了大众文化人的认可。

  他为了这个方案,深入工程研究所实验室,成为了负责灌浆打桩的苦力,总算得到了真情实意的夸奖。

  瞿飞嘿嘿嘿的表示开心。

  他自吹自擂道:“那当然有文化,几吨的混凝土在实验坑里堆起来的荷叶平台,全靠我勇猛有力,不然,真的做不出来。”

  翁承先听了都摇头。

  下次还是不要把瞿飞关进实验室帮忙了,这忙活半个月出来,没能与外界接触,更傻了。

  宛如片片荷叶的埋植式海上平台,得到了一致认同。

  剩下的工作,主要落在了修改设计图上。

  之前一根立柱直插海底的桥桩,分散成了多根长短不一的立柱。

  每一个钻孔点,都需要根据地质勘测,寻找洋底岩石风化严重的脆弱区,撑起一根根立柱,架设好小小的平台。

  花岗岩区域方圆三公里。

  他们蜿蜒盘旋近,长达五公里的弯曲桥身,都要按照相同的方法,嫁接在人工造起的荷叶平台上。

  特殊的施工方案,采用了埋植式海上平台技术众多施工经验,总结出属于南海隧道的新方案。

  翁承先带回来的工程师们,大多都在跨海桥、跨江桥使用这种技术的老手。

  会议讨论起真正专业的技术,律风就成为了旁听的学生。

  那些面容陌生、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点出自己负责桥梁与南海隧道跨海大桥共同点、不同点驾熟就轻。

  持续整整一天的会议,组成了新的技术小组,承担起跨海大桥越花岗岩海床区域的主要工作。

  他们要在最快的时间完成测算,最迅速的绘制设计图,然后再根据施工进程不断修改、复核。

  保证桥梁脚下每一方海上平台,都能顺利稳当地撑起跨海大桥铁灰色的宏伟身躯。

  瞿飞负责测算。

  律风,则是那个画图的。

  他们跟着翁承先和工程师们,整日整日飘在南海上,唯有刮起台风,要求返航的时候,才会重回陆地。

  全新图纸的修改,像是一场除旧迎新的过程。

  律风画出来的每一笔草稿、每一根线条,都在推翻最初的设想,又如细胞新生一般,将整座桥梁位于海面下的部分,更新换代。

  几十个昼夜的奔袭,创造了史无前例的桥基方案。

  时间随着重新绘制的图纸,一点一点延展于海平面以下。

  直到一片盛满腥咸海水的“荷叶”飘浮起来,撑起了第一根桥墩,律风紧绷的那根弦终于松懈下来。

  “师兄,我们有办法跨过岩层,进入隧道区了。”

  殷以乔站在绿幕钢管围起的灯塔博物馆下,收到了失联许久的律风,发回的消息。

  他没有兴奋地喋喋不休,消息简短得透着疲惫。

  却如释负重般,腾出时间传达了他的喜悦。

  大陆与宝岛直线135公里的距离,也不知道要走上多少年。

  殷以乔离南海隧道的蓝色围栏那么近,仍是要依靠远隔千里的讯号,才能得知律风的近况。

  中国的建设效率,每一次都在刷新他的认知。

  原来南海隧道建设队伍攻克难关可以那么迅速,一年就能确定下三分之一的距离怎么前行。

  原来十五年的工期那么漫长,剩下预留的十四年里,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像现在一样顺利。

  复杂的情绪在殷以乔心里翻腾,哪怕他并不清楚律风怎么解决的问题,也不妨碍他为律风高兴。

  “恭喜。”殷以乔转身看向不远处南海隧道建设工地,“晚上有没有空一起吃晚饭?我来接你。”

  确定下建设方案和详细施工蓝图后,律风的工作重归轻松。

  他只需要定时上船,随翁承先检测海上平台施工情况,观看这座铁灰色桥梁,如何延展至深海。

  南海隧道工程项目,同时在多处施工建设。

  距离花岗岩海床区域三十公里之外,就是他们第一座入隧人工岛。

  蔚蓝海域一望无际。

  他们根本见不到三十公里外什么模样,却热衷站在工程作业船甲板上,眺望远方。

  “我昨天联系了负责沉管建设单位了。”翁承先迎着海风,低声笑道,“四十二节巨型沉管,每一节都快200米,超过七万吨。其中有那么一节,会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南海隧道的建设,早就成为了全世界的焦点。

  律风每天出发登船,都能见到不同发色、肤色的记者,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已经矗立在海岸边的大桥。

  铁灰色在碧波之上,雄浑巍峨。

  那些记者甚至没能登上桥梁,仅仅站在岸边,就能发出语气相同的惊叹。

  而四十二节沉管隧道,会成为南海隧道最后的建设。

  在完整的建设方案之中,某一节特殊的标的,将代表整座桥梁、整个隧道完成最后的合龙。

  不会有国家愿意错过这样的盛事。

  更不会有人不想亲眼见到南海隧道宣告成功的历史性时刻。

  翁承先不过是闲聊般感慨,律风竟听进了心里。

  他的工作属于跨海大桥阶段,隧道的建设与翁总工有关、与瞿飞有关,而与他这个做桥梁设计的设计师,没什么关联。

  激动与遗憾交织在律风心里。

  以年计量的超级工程,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无数人在默默为之付出。

  他所见到的六方三角,来自遥远的建设工厂。

  双层桥梁准备铺设的轨道,由铁建集团忙碌地准备。